国产精品尤物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和韩国理论片看看_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蜜月_色婷婷在线精品国自产拍_日a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xié) 訂報服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時政微觀察丨如何搞好特色農業(yè),總書記劃重點
更新時間:2023-5-14 15:09:06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5月11日,在河北滄州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黃驊市仙莊片區(qū)一片旱堿地麥田,仔細察看小麥長勢,了解當地旱堿麥種植推廣及產業(yè)化情況?倳浵蛘谔锢飫谧鞯姆N植戶、農技專家詢問旱堿麥產量、價格、品質、收益等,指出要“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yè)這篇大文章”。

總書記考察的旱堿麥種植農業(yè)標準化示范區(qū),是一塊受自然條件制約、土壤鹽堿化程度高的旱堿地。

在滄州,當地老百姓口中的旱堿地,就是人們熟知的鹽堿地。熟悉農業(yè)農村的人,或許會想起秋天鹽堿地里泛起的那一層白花花的鹽。鹽堿地,意味著莊稼難以生長。

發(fā)展特色農業(yè),就要注重因地制宜,讓鹽堿地也能“變廢為寶”。在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fā)揮科技創(chuàng)新的關鍵作用,加大鹽堿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強適宜鹽堿地作物品種開發(fā)推廣,有效拓展適宜作物播種面積。

這其中,種子很重要?倳浽蜗蟮刂赋龇N地選好種的重要性:“農民說,‘好兒要好娘,好種多打糧’,‘種地不選種,累死落個空’。”

在旱堿地麥田,總書記察看的小麥,有小偃60、滄麥6002、捷麥19等抗旱耐鹽堿的品種。這正是當地農技人員圍繞“種、肥、播、管”等重點環(huán)節(jié),實施了30項國家和行業(yè)技術標準,培育出的適種宜種品種。

△5月11日上午,在河北滄州黃驊仙莊片區(qū)旱堿地麥田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同種植戶、農技專家親切交流。

我國鹽堿地面積約15億畝,其中5億畝具有開發(fā)利用潛力。如果這片“沉睡的”土地被喚醒,將產生重要影響。在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是一個戰(zhàn)略問題,必須擺上重要位置。

在黃河三角洲農業(yè)高新技術產業(yè)示范區(qū),由于海水侵襲等原因,80%以上的土地是鹽堿地。近年來,通過生態(tài)化利用和種業(yè)創(chuàng)新,鹽堿地長出了產量高、品種好的多種耐鹽堿作物。

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到這里考察。看到當地育種思路的轉變——從治理鹽堿地適應植物,到選育耐鹽堿植物適應鹽堿地,總書記表示贊同:“這就像發(fā)展旱作農業(yè),不是治理旱地,而是要推廣適宜的耐旱植物品種!彼銊畲蠹遥骸18億畝耕地紅線要守住,5億畝鹽堿地也要充分開發(fā)利用。如果耐鹽堿作物發(fā)展起來,對保障中國糧倉、中國飯碗將起到重要作用!

搞好特色農業(yè),發(fā)展產業(yè)也是關鍵一環(huán)。

在2022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創(chuàng)新糧食生產經營方式,延伸產業(yè)鏈條,實現(xiàn)節(jié)本增效。

這次在滄州,總書記了解當地旱堿麥種植推廣、關注旱堿麥產業(yè)化情況,指出要積極發(fā)展深加工。

雖然旱堿地土壤鹽堿化程度高,但特殊的種植條件造就了旱堿麥獨特的品質——鉀鈣鎂鐵鋅含量高,蛋白質含量高達13%至16%,加工出來的面粉麥香濃郁、綿軟筋道,非常適合制作饅頭、面條等傳統(tǒng)手工面食。

特色農業(yè),讓鹽堿地“變廢為寶”,孕育出更多“新機”。

目前,黃驊現(xiàn)在有較大型面粉加工企業(yè)20家,年加工能力接近50萬噸,全市已經形成集訂單農業(yè)、收儲中轉、面粉加工、食品生產等功能于一體的“全產業(yè)鏈小麥產業(yè)”。

△河北省黃驊市舊城鎮(zhèn)仙莊片區(qū)旱堿地麥田

農業(yè)強國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根基。無論社會現(xiàn)代化程度有多高,14億多人口的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wěn)定供給始終是頭等大事。

6月,河北黃驊的旱堿麥將迎來收獲期。屆時,燕趙大地,麥浪飄香,傳遞出的不僅是豐收的喜悅,更是端牢中國飯碗的底氣。


文章編輯:劉鳴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lián)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fā)、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lián)系本網申領稿酬。


    時政微觀察丨如何搞好特色農業(yè),總書記劃重點
    2023-5-14 15:09:06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5月11日,在河北滄州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黃驊市仙莊片區(qū)一片旱堿地麥田,仔細察看小麥長勢,了解當地旱堿麥種植推廣及產業(yè)化情況?倳浵蛘谔锢飫谧鞯姆N植戶、農技專家詢問旱堿麥產量、價格、品質、收益等,指出要“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yè)這篇大文章”。

    總書記考察的旱堿麥種植農業(yè)標準化示范區(qū),是一塊受自然條件制約、土壤鹽堿化程度高的旱堿地。

    在滄州,當地老百姓口中的旱堿地,就是人們熟知的鹽堿地。熟悉農業(yè)農村的人,或許會想起秋天鹽堿地里泛起的那一層白花花的鹽。鹽堿地,意味著莊稼難以生長。

    發(fā)展特色農業(yè),就要注重因地制宜,讓鹽堿地也能“變廢為寶”。在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fā)揮科技創(chuàng)新的關鍵作用,加大鹽堿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強適宜鹽堿地作物品種開發(fā)推廣,有效拓展適宜作物播種面積。

    這其中,種子很重要?倳浽蜗蟮刂赋龇N地選好種的重要性:“農民說,‘好兒要好娘,好種多打糧’,‘種地不選種,累死落個空’!

    在旱堿地麥田,總書記察看的小麥,有小偃60、滄麥6002、捷麥19等抗旱耐鹽堿的品種。這正是當地農技人員圍繞“種、肥、播、管”等重點環(huán)節(jié),實施了30項國家和行業(yè)技術標準,培育出的適種宜種品種。

    △5月11日上午,在河北滄州黃驊仙莊片區(qū)旱堿地麥田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同種植戶、農技專家親切交流。

    我國鹽堿地面積約15億畝,其中5億畝具有開發(fā)利用潛力。如果這片“沉睡的”土地被喚醒,將產生重要影響。在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是一個戰(zhàn)略問題,必須擺上重要位置。

    在黃河三角洲農業(yè)高新技術產業(yè)示范區(qū),由于海水侵襲等原因,80%以上的土地是鹽堿地。近年來,通過生態(tài)化利用和種業(yè)創(chuàng)新,鹽堿地長出了產量高、品種好的多種耐鹽堿作物。

    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到這里考察?吹疆數赜N思路的轉變——從治理鹽堿地適應植物,到選育耐鹽堿植物適應鹽堿地,總書記表示贊同:“這就像發(fā)展旱作農業(yè),不是治理旱地,而是要推廣適宜的耐旱植物品種!彼銊畲蠹遥骸18億畝耕地紅線要守住,5億畝鹽堿地也要充分開發(fā)利用。如果耐鹽堿作物發(fā)展起來,對保障中國糧倉、中國飯碗將起到重要作用!

    搞好特色農業(yè),發(fā)展產業(yè)也是關鍵一環(huán)。

    在2022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創(chuàng)新糧食生產經營方式,延伸產業(yè)鏈條,實現(xiàn)節(jié)本增效。

    這次在滄州,總書記了解當地旱堿麥種植推廣、關注旱堿麥產業(yè)化情況,指出要積極發(fā)展深加工。

    雖然旱堿地土壤鹽堿化程度高,但特殊的種植條件造就了旱堿麥獨特的品質——鉀鈣鎂鐵鋅含量高,蛋白質含量高達13%至16%,加工出來的面粉麥香濃郁、綿軟筋道,非常適合制作饅頭、面條等傳統(tǒng)手工面食。

    特色農業(yè),讓鹽堿地“變廢為寶”,孕育出更多“新機”。

    目前,黃驊現(xiàn)在有較大型面粉加工企業(yè)20家,年加工能力接近50萬噸,全市已經形成集訂單農業(yè)、收儲中轉、面粉加工、食品生產等功能于一體的“全產業(yè)鏈小麥產業(yè)”。

    △河北省黃驊市舊城鎮(zhèn)仙莊片區(qū)旱堿地麥田

    農業(yè)強國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根基。無論社會現(xiàn)代化程度有多高,14億多人口的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wěn)定供給始終是頭等大事。

    6月,河北黃驊的旱堿麥將迎來收獲期。屆時,燕趙大地,麥浪飄香,傳遞出的不僅是豐收的喜悅,更是端牢中國飯碗的底氣。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yè)·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