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尤物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和韩国理论片看看_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蜜月_色婷婷在线精品国自产拍_日a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qū)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時評 > 懷川時評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無障礙改造是“以人為本”的生動詮釋
□識途馬
更新時間:2025/10/23 9:54:03    來源:焦作晚報

  “十四五”期間,我市聚焦困難重度殘疾人居家生活需求,投入718.7萬元專項資金,為全市3534戶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量身定制無障礙改造項目,不僅提升了殘疾人自理能力,更減輕了家庭照護負擔,還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獨立和自信。

(據《焦作晚報》)

  博愛縣的王春方不再為出門發(fā)愁,沁陽市的倪永忠終于能獨自下廚……他們樸實的笑容背后,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家庭無障礙改造。該工程的推進,讓殘疾人的生活實現了“有愛無礙”。

  家庭無障礙改造,看似只是坡道、扶手、閃光門鈴等細節(jié)的調整,實則關系著數千個家庭的日常生活。通過改造,輪椅使用者能自由出入家門,視障者能獨立做飯,聽障者不再錯過訪客的敲門聲。他們從“需要人照顧”到“我能行”,從“困于方寸之間”到“主動融入社會”,這種轉變就是對“以人為本”理念最生動的詮釋。

  此舉值得肯定,在于它始終聚焦人的真實需求。沁陽市殘聯工作人員多次上門走訪,與殘疾人共同商定“改哪里、如何改”;低位灶臺、防摔扶手、智能電飯煲等改造內容,都是根據每個人的殘疾類別、居住環(huán)境“量體裁衣”而定。沒有千篇一律的“標準套餐”,只有“一人一策”的細致考量。這種精準施策的思路,讓有限的資源用在了刀刃上。

  據相關消息,北京在老舊小區(qū)改造中同步推進無障礙設施建設,上海為殘疾人家庭安裝遠程報警系統(tǒng),杭州推廣“智慧家居”輔助殘疾人獨立生活……類似案例的共同點在于,不僅關注硬件升級,更注重軟件適配,通過細節(jié)的完善,讓殘疾人感受到被尊重、被支持。

  過去,殘疾人保障多側重于基本生活救濟;如今,從保障基本邁向改善生活,從“生存”走向“發(fā)展”,說明我們的社會更加關注每一個群體的生活質量。一條坡道、一個扶手,或許微不足道,但它們連接的是殘疾人與外部世界,點燃的是他們對生活的熱情。

  當然,任何一項民生工程都不能止步于“完成改造”。如何確保設施長期有效使用?如何將個性化服務推廣到更多家庭?這些問題仍需持續(xù)探索。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堅持以人的需求為中心,把“小事”做實、做細,就能讓政策善意真正轉化為百姓的獲得感。

新聞編輯:陳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fā)、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無障礙改造是“以人為本”的生動詮釋
□識途馬
2025/10/23 9:54:03    來源:焦作晚報

  “十四五”期間,我市聚焦困難重度殘疾人居家生活需求,投入718.7萬元專項資金,為全市3534戶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量身定制無障礙改造項目,不僅提升了殘疾人自理能力,更減輕了家庭照護負擔,還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獨立和自信。

(據《焦作晚報》)

  博愛縣的王春方不再為出門發(fā)愁,沁陽市的倪永忠終于能獨自下廚……他們樸實的笑容背后,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家庭無障礙改造。該工程的推進,讓殘疾人的生活實現了“有愛無礙”。

  家庭無障礙改造,看似只是坡道、扶手、閃光門鈴等細節(jié)的調整,實則關系著數千個家庭的日常生活。通過改造,輪椅使用者能自由出入家門,視障者能獨立做飯,聽障者不再錯過訪客的敲門聲。他們從“需要人照顧”到“我能行”,從“困于方寸之間”到“主動融入社會”,這種轉變就是對“以人為本”理念最生動的詮釋。

  此舉值得肯定,在于它始終聚焦人的真實需求。沁陽市殘聯工作人員多次上門走訪,與殘疾人共同商定“改哪里、如何改”;低位灶臺、防摔扶手、智能電飯煲等改造內容,都是根據每個人的殘疾類別、居住環(huán)境“量體裁衣”而定。沒有千篇一律的“標準套餐”,只有“一人一策”的細致考量。這種精準施策的思路,讓有限的資源用在了刀刃上。

  據相關消息,北京在老舊小區(qū)改造中同步推進無障礙設施建設,上海為殘疾人家庭安裝遠程報警系統(tǒng),杭州推廣“智慧家居”輔助殘疾人獨立生活……類似案例的共同點在于,不僅關注硬件升級,更注重軟件適配,通過細節(jié)的完善,讓殘疾人感受到被尊重、被支持。

  過去,殘疾人保障多側重于基本生活救濟;如今,從保障基本邁向改善生活,從“生存”走向“發(fā)展”,說明我們的社會更加關注每一個群體的生活質量。一條坡道、一個扶手,或許微不足道,但它們連接的是殘疾人與外部世界,點燃的是他們對生活的熱情。

  當然,任何一項民生工程都不能止步于“完成改造”。如何確保設施長期有效使用?如何將個性化服務推廣到更多家庭?這些問題仍需持續(xù)探索。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堅持以人的需求為中心,把“小事”做實、做細,就能讓政策善意真正轉化為百姓的獲得感。

新聞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yè)·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