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糧食單產多年位居全省第一
新聞中心首頁
記者從11月10日舉行的全市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guī)劃系列主題第五場新聞發(fā)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我市持續(xù)改善糧食生產基礎設施條件,加強農業(yè)科技服務,推動“五良”集成融合,在糧食單產提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市糧食單產多年位居全省第一。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多次召開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專題會議等,對重點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和推進。各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帶頭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種業(yè)振興、高產示范區(qū)建設等工作進行專題調研,營造重農抓糧的濃厚氛圍。在糧食生產的關鍵時期,我市及時啟動夏糧、秋糧增產奪豐收行動,下達糧油規(guī)模種植主體單產提升、農作物病蟲害防控等專項資金,為保障糧食安全、推動單產提升提供了政策和資金保障。
完善提升基礎設施。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tài)“三位一體”保護,嚴禁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堅決守住耕地紅線。啟動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全市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240.53萬畝,占耕地面積的87.31%,基本實現永久基本農田全覆蓋。加快推進小浪底北岸灌區(qū)、西霞院灌區(qū)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連通農田溝渠380公里,糧食生產旱澇保收能力持續(xù)提升。
注重強化科技支撐。建成31個農技推廣鄉(xiāng)鎮(zhèn)(區(qū)域)站,覆蓋所有涉農鄉(xiāng)鎮(zhèn)。主要糧食作物(小麥、玉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穩(wěn)定在98%以上。推動神農種業(yè)實驗室中試和成果轉化基地、國家生物育種產業(yè)創(chuàng)新中心試驗站落地建設,“十四五”期間,新培育小麥品種56個、玉米品種24個。穩(wěn)定100萬畝小麥種子基地面積,2023年夏收期間,克服“爛場雨”影響,為黃淮海地區(qū)種源安全作出了貢獻。
全力抓好單產提升。實施玉米單產提升工程、綠色高產高效行動等項目,在全市建設70萬畝小麥、112萬畝玉米、3萬畝大豆高產示范區(qū),推廣密植滴灌、精準調控等增產技術,全市滴灌應用面積達到50萬畝,應用該技術的地塊畝均可增產50公斤以上。全市遴選了3600余個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規(guī)模主體,作為單產提升的先鋒隊、主力軍,指導其率先落實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培育了不少高產典型。在高產主體的示范帶動下,焦作已經形成爭創(chuàng)高產紀錄、爭當高產典型的濃厚氛圍。
(記者朱曉琳)
總值班:馬秀清 |
統(tǒng)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仝偉平 |
編 輯:李潤生 |
!Γ簞ⅰ∮ |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記者從11月10日舉行的全市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guī)劃系列主題第五場新聞發(fā)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我市持續(xù)改善糧食生產基礎設施條件,加強農業(yè)科技服務,推動“五良”集成融合,在糧食單產提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市糧食單產多年位居全省第一。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多次召開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專題會議等,對重點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和推進。各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帶頭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種業(yè)振興、高產示范區(qū)建設等工作進行專題調研,營造重農抓糧的濃厚氛圍。在糧食生產的關鍵時期,我市及時啟動夏糧、秋糧增產奪豐收行動,下達糧油規(guī)模種植主體單產提升、農作物病蟲害防控等專項資金,為保障糧食安全、推動單產提升提供了政策和資金保障。
完善提升基礎設施。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tài)“三位一體”保護,嚴禁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堅決守住耕地紅線。啟動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全市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240.53萬畝,占耕地面積的87.31%,基本實現永久基本農田全覆蓋。加快推進小浪底北岸灌區(qū)、西霞院灌區(qū)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連通農田溝渠380公里,糧食生產旱澇保收能力持續(xù)提升。
注重強化科技支撐。建成31個農技推廣鄉(xiāng)鎮(zhèn)(區(qū)域)站,覆蓋所有涉農鄉(xiāng)鎮(zhèn)。主要糧食作物(小麥、玉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穩(wěn)定在98%以上。推動神農種業(yè)實驗室中試和成果轉化基地、國家生物育種產業(yè)創(chuàng)新中心試驗站落地建設,“十四五”期間,新培育小麥品種56個、玉米品種24個。穩(wěn)定100萬畝小麥種子基地面積,2023年夏收期間,克服“爛場雨”影響,為黃淮海地區(qū)種源安全作出了貢獻。
全力抓好單產提升。實施玉米單產提升工程、綠色高產高效行動等項目,在全市建設70萬畝小麥、112萬畝玉米、3萬畝大豆高產示范區(qū),推廣密植滴灌、精準調控等增產技術,全市滴灌應用面積達到50萬畝,應用該技術的地塊畝均可增產50公斤以上。全市遴選了3600余個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規(guī)模主體,作為單產提升的先鋒隊、主力軍,指導其率先落實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培育了不少高產典型。在高產主體的示范帶動下,焦作已經形成爭創(chuàng)高產紀錄、爭當高產典型的濃厚氛圍。
(記者朱曉琳)
總值班:馬秀清 |
統(tǒng)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仝偉平 |
編 輯:李潤生 |
校 對:劉 勇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
|